網頁

Translate

2011年11月29日

聖誕前奏之降臨節 (Advent)

降臨節 (Advent) 剛於過去的星期日開始了.

降臨節是聖誕節前的四個星期日. 第四個星期日的一週就會是聖誕日(25號)了.

聖誕節是耶穌出生的大日子. 為迎接耶穌的來臨, 眾人紛紛為慶祝作準備, 因此期待耶穌誕生這四週稱為降臨節.



要倒數這四個星期, 傳統上會放置一個花環(Adventskranz). 花環以綠色針葉圍繞而成. 裡面插有四支蠟燭, 三枝紫色蠟燭, 一枝粉紅色或白色蠟燭 (西方國家,白色代表喜悅).


降臨節的開始, 第一個星期日開始燃點一枝紫色蠟燭, 直至第二個星期日燃點第二枝紫色蠟燭, 這樣便有兩枝蠟燭共同燃點, 直至第三個星期日再燃點第三枝紫色蠟燭, 那麼, 第四個星期日就是燃點第四枝粉紅或白色蠟燭, 這樣四枝蠟燭一起燃點著, 耶穌就在這個星期誕生了.


現在, 人們在家佈置花環, 選購蠟燭的顏色已沒緊緊跟隨傳統, 一般都放四枝紅色或四枝白色.




另外, 還有倒數月曆 (Adventskalender). 月曆只倒數24天, 因此該月曆是由12月1日開始, 數24天後便是聖誕節了.


傳統上人們每天於牆上貼一張有關宗教的相片, 貼上24張也就是聖誕節了.


現在, 倒數月曆主要為娛樂小朋友, 月曆是一個有厚度的方型紙盒, 由1號至24號都以小窗口式打開. 每天拉打開一小窗, 內裡藏有一粒糖果或細小玩具, 這樣,
每天小朋友都期待著一份驚喜.




現今商品眾多, 圓型花環外, 還有這個長方型.


倒數月曆外, 還有這類倒數蠟燭
還有許多許多.....

聖誕節是西方國家一個重大節日, 家家戶戶都忙於佈置, 就好像中國人為農曆新年辦年貨一樣, 趕忙趕熱鬧啊!

2011年11月18日

豆腐煮蝦球

想買蝦, 游水生猛都好難買到,一般都是雪藏.
德國北部沿海, 漁穫豐富, 亦有海蝦. 但到超市來, 當然是雪藏的了.
其實雪藏也可以, 可是, 蝦已被煮熟, 然後真空包裝處理, 可見隻隻白肉鮮紅的蝦, 用來做沙拉會很方便. 它的味道就是淡淡的, 肉質不錯, 厚而實的.

但煮熟的蝦做中菜就不太好了.

某天, 給我可見它, 是有機養殖的老虎蝦, 是雪藏生蝦連殼的, 已挑去腸, 但沒有蝦頭, 因為西人不吃蝦頭, 這樣就買了回來.

這裡的豆腐也是有機的, 它的質感較粗而實, 不是香港的軟滑豆腐, 有點兒像布豆腐, 外表粗之餘, 它的內裡也較實.

好了, 有齊材料, 就做了這個豆腐煮蝦球.




我用了蠔油加少許豆辦醬來煮, 味道濃香去配這個粗豆腐. 這個海虎蝦很不錯, 用來做小菜恰到好處.

其實唐人超市會有較多雪藏生蝦賣, 全隻連頭的, 大隻的也有, 可做蝦碌, 又有滑豆腐; 不過唐人超市不在家附近, 唯有就地取材, 都不錯, 滿足了.

2011年11月12日

11.11.11


這個日子全球熱放.

為了這個百年才一遇的日子, 有人趕排隊, 有人趕登記, 最熱門的當然是登記結婚, 登記生仔. 這一天香港已有1017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國內對這6個1, 給了他一個稱號 "光棍節". 香港人稱之為"夫妻節".

德國對數字重覆的日子均稱為Schnapszahldatum. 他們同樣於較早前趕排隊趕登記, 目的要在這天共諧連履.

據報張資料顯示, 科隆(Köln) 有133對, 杜塞爾多夫(Düsseldorf) 72對, 勒沃庫森(Leverkusen) 11對, 這已是最多人結婚的一天. 但數字卻遠遠不及香港, 那麼平日有多少人結婚呢?





這天還是St. Martinstag. 這是一個天主教的節日, 故事發生於4世紀.

Martin 是個武士. 一天晚上,
風雪很大, 冷極, 他騎著馬, 領導著士兵, 提著照燈出巡. 在路上他遇上一名顫抖著的路宿者, 他連忙把身上的披衣撕了一半下來, 讓他披上保暖. 在遠古時代, 他這種無私與仁愛很令人感動.

相傳他在11月11日去世. 直到中世紀時代,
當眾人想起Martin的事蹟, 便將11月11日定為Martinstag以作紀念.

當天, 學校、教會、團體等帶領著小朋友, 他們燃點著紙燈籠 (如我們中秋節的燈籠) 在街上巡遊, 在漆黑的夜晚仿如一條小龍 (如大坑舞火龍), 邊行邊唱
聖歌, 極具教育意義.




這天亦是德國一年一度的嘉年華節(Karnevals)開幕日, 嘉年華節慶祝至2月, 而2月才是節日的最高峰.

這個嘉年華並不是全國的節日, 沿萊茵河西部會有慶祝, 其中以科隆最
盛大而熱鬧, 極具特色.

昨天我晨早9時出門去, 已見有奇裝異服的人走在街上. 他們把自已裝扮得色彩繽紛, 以開心玩笑為主, 如扮小丒, 帶紅假髮, 綠假髮等
.

昨晚還在科隆表演館(Lanxess Arena)舉行開幕音樂會, 當晚歌手樂隊有最具盛名的Brings, Höhner... 等, 全場爆滿, 老中青三代觀眾都有, 他們悉心打扮, 齊唱齊跳, 還齊叫口號"Alaaf", 極之投入.

我作為這裡的外國人, 即使聽不懂他們在唱什麼, 但歌曲旋律輕快熱鬧, 我也深被吸引及感動. 熱鬧情況就如溫拿開演唱會.

嘉年華節期間, 商場及行人街都會舉辦節目, Brings 及 Höhner又再唱跳不停, 圍觀市民多不勝數. 這個嘉年華才使我感受到自已返到香港一樣, 全城熱爆, 充滿活力. "Alaaf!"

2011年11月6日

Kerpen in Deutschland

德國掃墓的那一天, 天氣十分美麗, 我們沒去掃墓, 留待週末才去吧!

我們駕車去了Kerpen, 位於科隆西部. 這處有座18世紀城堡 Schloss Türnich.

初秋仍是一片天藍, 陽光柔和, 大樹不見翠綠, 色彩卻是萬變, 有啞綠, 微黃, 淡紅, 在陽光映照下, 和風搖曳下, 樹上閃爍著片片金黃, 真是一幅美絕的秋色.

因此, 德國秋天又名金黃的秋天 (Goldener Herbst).


Schloss Türnich前有個小湖.
片片金黃後的城堡.
秋色在陽光下不覺淒涼, 卻倍添浪漫.
遊人在這裡享受和暖的陽光.
高崇入雲的樹下(Lindenbäume)遍遍黃葉, 踏著走, 秋聲處處.
.

2011年11月2日

德國清明節 + 萬聖節

中國人想去拜祭先人, 懷念一下舊日的人與事, 我們可於每年四月四日或五日, 去到先人墳前燒香點燭, 奉上鮮花, 水果, 燒肉, 雞...等, 這就是中國人的清明節.

而德國人的清明節就在十一月一日, 這是天主教一個假期天, 德文名為Allerheiligen. 德國大部份省市都休息一天.
其它國家以信奉天主教, 也可能是公眾假期天呢.

市民當天帶同鮮花, 洋燭去到先人墳前拜祭.


德國的墳場(Friedhof)很多處於市區, 鄰近有住屋, 辦公室, 商店. 墳場的佈置很寧靜優雅, 地方清潔.

圍著墳場四周有大樹有綠草, 在附近上班工作的人, 午飯時份正愛走到這處去, 在公園內坐, 吃著輕便午餐, 享受著大自然翠綠與寧靜; 吃過午飯, 也愛在這裡緩緩散步, 完全沒有忌諱, 也沒半點不舒服感覺.

十一月一日的前一天, 就是十月三十一日的萬聖節 (Halloween). 萬聖節源於2500年前的愛爾蘭, 起初稱為 "All Hallows' Eve", 意思是清明的前一天 (德文為: Der Abend vor Allerheiligen). 當時人們相信已故先人會在當晚出來會面, 因此, 人們點燈為先人們引路, 這就是現代人的南瓜燈籠了. 始終人們對此有點害怕, 後來便改寫過來, 人們裝扮得醜陋恐怖, 以嚇退它們.

約200年前有愛爾蘭人移居到美國, 也將這個傳統習俗帶到美國去. 當地人民對此節日大感興趣, 大小朋友於當天都裝扮得奇異,怪誕, 恐怖, 如鬼一般. 家居也裝飾得如鬼屋. 電視, 收音機都播放著鬼片. 大家都以歡樂玩笑氣氛慶祝一番. 


於90年代這個傳統也傳到德國來, 現在商舖也有萬聖節飾物售賣, 但慶祝的人還是不多. 批評多於慶祝, 他們認為萬聖節令人民忽略了教會的慶祝活動. 十月三十一日特別是基督教一個很重要的慶祝日子....改革日. 紀念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於1517年提出了一些改革論調而分立了基督教.

因此, 在德國的萬聖節其普及程度還有待國民消化.


在香港要慶祝萬聖節, 我想...還是海洋公園的猛鬼屋最受歡迎.